免费咨询热线:
 我 帮 您
13701227816
诚信·严谨·专业·包容
追循于法律的引领,忠实于职业的道德
Follow the lead of the law,
faithful to the morality of a job
CALL US !  13701227816
▶当前位置:

典型案例

Typical Case

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房产的理解与适用
来源:北京清算律师网 | 作者:张学增律师 | 发布时间: 2017-03-22 | 1133 次浏览 | 分享到:


 律师在实务中遇到父母为已婚子女出部分购房款,夫妻共同还贷,离婚时如何处理的问题,这一问题涉及到如何理解和适用《婚姻法解释(三)》第7条,其广泛性涉及到父母给已婚子女出资购房的全部问题,包括全部出资、部分出资,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与适用会直接导致该房产是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

 
 
《婚姻法解释(三)》第7条在语法上采用的是“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修饰后面“不动产”,前面的出资是一个定语,它强调的是不动产,赠与的标的物是不动产而不是出资。


 从这样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适用该条规定的前提是:

 
 1
、一方父母全额出资且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

 
 2
、购买房产的目的是“为子女”而非为父母本身。如果是出于子女单位能够报销相关物业费、暖气费等原因,也有可能是考虑到将来可能发生的遗产税等问题,将父母自己出资购买的不动产登记在子女名下,实际上并没有赠与子女的意思表示。
 
 
父母挂子女之名购房,用子女名义登记产权,但实际是父母本身的财产,没有赠与的真实意思。            
 
 
律师实务中,应区分“赠与”与“挂名”的实际情况,不能在离婚时因挂名登记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争夺产权,损害父母的利益。

 
 
《婚姻法解释(三)》第7条把“产权登记”与“确定赠与一方”进行链接,使父母出资购房的真实意图之判断依据更加客观合理,即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房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等于已经向社会公开了不动产的所有者只是自己的子女,这种情况下视为只对自己子女的赠与,有利于均衡保护婚姻双方及其父母的权益,也便于司法认定及统一裁量尺度。

 
 
律师实务中父母出资为子女买房的情况复杂多样,司法解释的规定只是提供一个裁判规则,不可能穷尽所有情况。

 
 
如果离婚时尚未取得房产权属证书又缺乏明确赠与一方的证据,婚后父母为子女购房的出资应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

 
 
如果一方父母出资,而房产却登记在另一方名下,按照日常经验法则,除非当事人能够提供父母出资当时的书面约定或声明,证明出资父母明确表示向子女的配偶赠与,一般应认定为向夫妻双方赠与;如果婚后一方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产权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该房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如果父母只是支付了部分房款,其余部分由夫妻双方共同支付,这时出资父母并不能确定房屋的所有权,也就无法决定将房屋赠与自己子女并将房屋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父母部分出资时一般只能决定其出资份额赠与何方,在欠缺出资时而非诉讼时“确定”赠与一方的有关证据的情况下,按照婚姻法婚后所得赠与归夫妻双方共有的原则,将父母出资部分认定为向夫妻双方的赠与更加合理合法。

 
 
总之,婚后一方父母部分出资为子女购买房产,夫妻双方支付其余款项,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其不符合《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规定的情形。对父母出资部分应按照《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处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在具体分割诉争不动产时,可对出资父母的子女一方予以适当多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